Thursday 9 June 2016

法事Q&A

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是救濟民眾的大正法,隨著時代的演變,加入了大聖人在世時所無的形式、儀式,且奉行宛如大聖人的化儀似地,如此渲染,當作寺院束縛信徒的工具。我們所推動的「宗教改革」,也就是要將僧侶所壟斷、並予權威化的種種儀式行事,回歸大聖人佛法本來的教義,藉由民眾的手使其蘇生的運動。因此,特就我們生活中,各種的法事、儀典,從佛法的本義,確認其本來應有的作法。

友人葬

Q 葬儀不請僧侶誦經,故人就不得成佛嗎?

A 絕對沒有那回事!本來、葬儀邀請僧侶誦經的習俗並非佛教的作法,日蓮大聖人也從未參加過信徒的葬儀。如今普遍在葬儀上邀請僧侶誦經,是受到日本江戶時代所謂檀家制度的影響。對照御書也可了解,葬儀的形式與成佛毫無關係,終究是依本人生前的信心來決定成佛。而且,葬儀最重要是真心追悼故人,追善回向的勤行、唱題。因此,友人葬才是最符合佛法精神的葬儀,反之,請謗法日顯宗的和尚來祈求,不但不能成佛,更將封閉臨終之途,必然墮入無間地獄。

Q 對於友人葬時擔任導師的人,應如何表示謝禮呢?

A 參加友人葬,完全不須顧慮一切謝禮、或供養。巧立名目,榨取巨額的供養,一直把葬儀當做歛財工具的,就是所謂的葬儀佛教,這更是日顯宗的大罪。我們的友人葬,就是要打破那種葬儀的陋規而展開的一項宗教改革。

Q 葬儀時需要導師御本尊嗎?

A 導師御本尊在大聖人、日興上人的時代並沒有,御書中亦不見記載。第31世日因法主亦曾指導說,家庭的御本尊與導師御本尊相同。友人葬時是奉置日寬上人的御本尊。

Q 友人葬時,對故人的牽引是如何做呢?

A 原本、葬儀並不需要牽引,因此,友人葬不做牽引。牽引文據說是肇始於中國的禪宗,如今已淪為僧侶施予死者成佛資格的權威工具。但是,此與故人的成佛毫無關係。

Q 墓地在日顯宗的寺院,舉行友人葬的遺骨可以埋葬該處嗎?

A 當然有此權利,埋葬屬於個人自由。

戒名・牌位

Q 聽說沒有戒名,故人就不能成佛嗎?

A 戒名的有無,與成佛毫無關係。御書中也不曾使用過「戒名」一詞。本來「戒名」是源自僧侶出家時所授予的修行名號,至日本江戶時代以後才演變為死後戒名。戶田先生亦明確說過:「我是不要什麼戒名的主義。」從修行名號的本義來說,在廣宣流布奮戰到底的故人,其本名才可說是真正尊貴的「戒名」。

Q 對於牌位,應如何看待呢?

A 牌位亦與故人的成佛沒有關係。本來這是佛教擷取自中國儒家習俗的一種作法,如同故人的「名牌」似的,並不是膜拜的對象。葬儀一結束,妥適予以處理即可。

奠儀等

Q 參加友人葬,奠儀應如何表示才不失禮?

A 葬儀最要緊的,終究在於發自真心的追悼故人。友人葬時,親人參加葬儀、守靈,為故人唱題,才是真正的祈求冥福。一般社會上也有婉謝一切奠儀的例子,禮貌上的奠儀,其實是可有可無。也不需給導師任何謝禮。

Q 葬儀時,靈柩上可以覆蓋三色旗嗎?

A 原則上是「不覆蓋」。但若遺族有強烈要求時,則是自由。

Q 故人尚未入信的親朋好友、公司、同事等所致贈的花圈、花籃等,應如何處理?

A 這是對故人所表達的一番真心,擺設在適當地方即可。御書亦未記述「樒樹以外不可使用」的教示,何況樒樹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,是很難取得的植物。要緊的是信心、真心,這點請切記!

塔婆

Q 不立塔婆就不能為祖先回向(祈求冥福)嗎?

A 絕沒有那回事!追善回向的本義,是依受持妙法之人的信心與實踐,而將其功德回向於祖先。誠如大聖人的教示:「題目之光,照至無間,令即身成佛。」(御書743頁),根本是向御本尊做勤行、唱題,唯有在日常勤行的追善祈念,才是對祖先最高的追善。

Q 大聖人對於塔婆供養,有何教示呢?

A 御書中提及塔婆供養的,只有《致中興居士函》(御書1398頁)與《草木成佛口決》(御書1407頁)二篇。但並未教示塔婆在信仰上是絕對不可欠缺的,而是基於隨方毗尼(只要不違背佛法的本義,可採取各個地區或時代的風俗、習慣)的立場,承認當時塔婆的盛行。只是對於中興居士在塔婆上書寫妙法的題目,表示嘉許,並非鼓勵信徒建立塔婆。

Q 塔婆的起源如何?

A 板塔婆是始自日本平安時代的末期,專屬日本才有的習俗,與佛法的本義並無關係。本來是起源於印度供奉釋尊遺骨的佛塔,但並非為了追善回向。而日顯宗竟然誑稱:「為了追善供養,絕對需要塔婆。」動不動就要信徒造塔婆,把這當做歛財的商品。

Q 以前曾經造立塔婆,應如何是好?

A 以前,學會員所造立的塔婆,也是因為我們向御本尊唱題,才能將功德回向故人。終究是御本尊的功力,並非塔婆的力量。

Q 託請日顯宗做塔婆供養,將會如何?

A 現在的日顯宗是破壞廣布,違背大聖人的大謗法之邪宗。如御書所示:「若供養謗法者,則其斷佛種之命得繼,而作益為強盛之敵。」(御書1545頁)、「雖是誠心,若所供養之人是惡,則不為功德,反墮惡道。」(御書1567頁),如果請託日顯宗做塔婆供養,就會構成供養謗法,由於謗法與同之罪,不但沒有功德,還會受罰。

Q 日顯宗說:「只要做塔婆供養,任何祈願都會應驗。」

A 大聖人佛法的根本,完全在於向御本尊唱題,並不是憑塔婆供養就可以達成祈願。把塔婆供養說成是萬能,等於是說御本尊的功德不足,這是否定御本尊的大邪義。

Q 既然不需要塔婆,則學會是如何為祖先追善呢?

A 原則上是以家人、親友為主,與故人親近者聚集於自宅,向御本尊做勤行、唱題。又於各會館每月皆舉行一次「追善回向勤行會」,有意參加者可詳詢會館職員、地區幹部等。

中元普渡

Q 中元普渡的起源為何?

A 今、中國民間於陰曆7月15日所盛行超渡亡魂的中元普渡,是道教的儀式之一。一般認為是濫觴於道教普及的晉代,佛教供養僧侶之日的盂蘭盆會被融入道教而形成的習俗活動。
至於盂蘭盆會是盛行於何時,考證今天的印度,並無此習俗,亦不見記載。中國古代正式舉行盂蘭盆會,一說是在6世紀初,梁武帝時代的初期;又說是8世紀,唐代宗時首次於宮中舉行。故於佛法的本義而言,不宜參加此項祭拜活動、或做任何供養。
僅日本是以「彼岸法會」、「盆會(盂蘭盆會)」為供養祖先之日。此是日本古來習俗與佛教思想結合所形成,至江戶時代又結合檀家制度,而淪為既成佛教各派的歛財工具。

Q 大聖人對於「盂蘭盆會」有何教示?

A 大聖人談及「盂蘭盆會」,主要是在《與四條金吾書》(盂蘭盆由來書)及《盂蘭盆書》2篇。在此御書所作結論是,唯有自身累積善根才是救護故人的真正回向。

Q 於大聖人佛法,「回向」本來應如何做?

A 所謂的回向是「將自身所累積佛道修行的善根迴向給他人」。御書教示:「題目之光,照至無間,令即身成佛」(御書743頁),我們向著御本尊做勤行、唱題即是回向的根本。更教示:「自身未成佛,欲救父母尚難」(御書1504頁),若無我們的信心修行,則無法對祖先做真正回向。終究是每個人為廣布生存到底,而成佛才是真正的回向。

Q 對祖先回向非僧侶不能做嗎?

A 毫無那回事!我們的祈求就是回向。如日顯宗所言:「非僧侶不能回向」,全不見於御書。何況在謗法的日顯宗寺院做回向,不但不能追善,還會造成接觸惡緣的結果。

Q 於「盆會」或祖先忌日可否請僧侶代做回向?

A 在《盂蘭盆由來御書》中,曾痛加被折墮落的僧侶為「食法餓鬼」。日顯宗的和尚自稱「巡迴誦經」,遊走檀徒家中,讓人覺得僧侶誦經很難得而賺取供養的模樣,正是「食法餓鬼」。日達法主甚至明言,原本「巡迴誦經並非佛教本來的行事」。違背此言食法餓鬼・日顯宗的和尚,再是如何回向,也只會感應餓鬼界罷了。恪遵大聖大聖人教示,日日朝著廣宣流布邁進的學會員所作祈求,才是真實的回向。

Q 學會的追善回向是如何舉辦呢?

A 每月於洋溢廣宣流布的氣息、且為信心道場的各地會館,舉辦「追善回向勤行會」。異體同心的同志一同,向著御本尊做勤行、唱題、捻香,追善回向故人,方可說是合乎大聖人心意的追善作法。

追悼法事

Q 周年忌等的追悼法事,應持何種看法才好呢?

A 終究這是個人的自由。我們在每天的勤行、唱題之中,對故人作回向,那已經是取高的追善。

Q 追悼法事的起源為何?

A 本來從初七到七七(四十九日)、百日、年忌、三年忌等的法事,並非佛教固有的教義,而是依循印度、中國的一般習慣所形成的一項法事。日本的寺院是為確保收入,而從室町時代起,大力鼓吹,至江戶時代的檀家制度,更強制作為檀徒的義務。因此,並不是不作法事就不能成佛。而誑稱那種形式是成佛所必需的儀式,以此束縛佛子的,正是日顯宗的大罪之一。

Q 未入會的親戚要求舉行追悼法事時應如何做?

A 家人或故人的好友聚集在自宅勤行、唱題即可。勤行的導師若是要求某某人擔任時,請與地區幹部、儀典部的負責人洽談。各地會館每月皆固定舉辦自由參加的「追善回向勤行會」,可邀請家人或親友一同參加。

關於葬儀・回向 - 學會指導


  • 只要向著御本尊做追善回向,依妙法的偉大功德力,故人必可成佛。因此,不必講求奢華舖張的葬禮。簡單隆重即可。這才是佛法化儀的本義,合乎大聖人心意的作法。
  • 今天,一般在葬儀時,邀請僧侶誦經、牽引亡魂的作法已相沿成習,但這是日本江戶時代檀家制度的陋習。打破此種錯誤的陋習,將符合佛法本義的友人葬、同志葬,扎根於社會即是現代的宗教改革。許多有識之士也表達了讚同之聲。
  • 一個人能否成佛,終究是要看他自己生前的信心,不是由僧侶主持的「葬儀」來決定。否則就沒有必要天天勤勵於信心的修行了。一生游手好閒,臨終的前一天再請來僧侶,付錢託辦葬儀不就可以了。成佛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。日顯宗妄稱:「葬儀請僧侶舉行是傳統的化儀,否則不得成佛。」這純粹是一派胡言!完全是違背大聖人佛法的邪義。
  • 每天的勤行、唱題,是多麼美好的追善回向啊!妙法的聲音,都將變成赫赫的太陽。亡故的父母、家人、祖先,都將蒙受福運的光芒照射、籠罩與守護。這條生死不二的希望大道,才是邁向廣宣流布的軌道。
  • 為廣宣流布生存到底的人生,就是生之佛、亦即現世的成佛。那個功德可回向給無量的祖先、無量的子孫、眷屬。自己依佛道修行所獲得的福德、功力、勤行唱題的金色光芒,都可回向給他們。這就是回向的本義。

關於追善回向 - 聖訓

  • 今、日蓮等類,訪聖靈時,讀誦法華經,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,題目之光,照至無間,令即身成佛。回向文,事起於此。(御書743頁)
  • 父母之成佛即子之成佛也,子之成佛即父母之成佛也。(御書850頁)
  • 此度願以頭顱奉法華經,以其功德回向父母,其餘分饗弟子檀那等。(御書946頁)
  • 自身尚未作法華經行者,何能使母成佛。(御書1155頁)
  • 但唯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,而得成佛,方是最為重要。(御書1295頁)
  • 此曼陀羅文字雖祇五字七字⋯⋯照冥途之明燈,於死山之良馬。(御書1372頁)
  • 自身未成佛,欲救父母尚難,何況救他人耶!(御書1504頁)
  • 生時是生之佛,今是死之佛,生死俱佛。(御書1586頁)
  • 為供養故人,奉誦法華經一部,自我偈數度,唱題目百千篇畢。(御書1655頁)

勤行・祈禱文

Q 2004年9月,創價學會制定了「勤行」是嗎?

A 此是基於正式的世界廣布時代到來的「時」,順應學會員要求,而正式作出的決定。由於制定「讀誦方便品・壽量品與唱題」為正式的勤行,學會員莫不歡欣鼓舞。

Q 日蓮大聖人在世時,有「五座三座」的勤行嗎?

A 大聖人在世時,是讀誦方便品和壽量品,沒有五座三座的形式,並非制式的。而是大聖人滅後,在宗門由後世所制定的形式。

Q日顯宗似乎誤認只有五座三座的形式才是信心!

A 號稱「化儀」,只重形式的就是日顯宗。可是,就連此一形式也馬馬虎虎的,其實也是日顯宗的和尚們。得不到信徒供養的勤行,和尚幾乎做也不做,早就是眾所周知的事實。甚至法主日顯,更是自己率先不做丑寅勤行,結果「做起勤行七零八落」,無疑是坦承自己也是半斤八兩。

Q 勤行好像有分正行和助行是嗎?

A 唱念題目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就是正行。誠如《十八圓滿抄》所教示的:「正行唯南無妙法蓮華經也。」(御書1439頁)
相對的,讀誦方便品、壽量品就是助行,具有讚嘆正行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的意義。舉飲食為例,則如主食和配菜的關係。其中又以「自我偈」,是壽量品的精髓、《法華經》的真髓。如所教示:「自我偈是自受用身也。」(御書793頁)大聖人即是於自身的生命,悟得自我偈所說佛的永恆生命,而開顯為妙法。從這層意義而言,創價學會的「讀誦方便品・自我偈和唱題」,皆已具備大聖人佛法的勤行本義和目的。

Q 可不可以讀誦壽量品的長行?

A 在會館或活動時的勤行,是按照新制定的方式舉行,但於個人私下做勤行時則是自由。想如同以往,繼續做五座三座的人讀誦長行亦無妨。又於喪葬等的儀式,基於喪家要求,而讀誦壽量品的長行亦無不可。

Q 這次制定了「祈禱文」,也可以換成過去的「觀念文」嗎?

A 「觀念文」的表現是隨著時代而有所不同。重要的是,內心真摯的祈求更甚於瑣碎的表現。創價學會亦於1992年1月制定了簡潔易懂的「觀念文」。繼於2004年9月,順應世界廣布的新時代,制定了由「對御本尊感恩報德」、「祈求廣宣流布」、「各種祈念與回向」三項構成的祈禱文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